西卡毒在魚體中累積與隨環境因子的變化

學生姓名: 陳籽伍
指導教授: 黃登福
學期: 109下
摘  要: 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 是最常見的人類食物中毒事件之一。海洋生物毒素 Ciguatoxin (CTX) 的前驅物是由 Gambierdiscus spp. 的底棲鞭毛藻產生,食草魚將 Gambierdiscus 細胞攝入,然後食草魚又被食肉魚攝取,使這些前驅物通過食物鏈轉移最終都被人類食用而中毒。未來海水溫度的升高可能會導致 Gambierdiscus spp. 物種從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向兩極擴散,並導致更多的西卡毒中毒事件發生。本研究首先透過餵食短吻鼻魚 (Naso brevirostris) 含有 Gambierdiscus polynesiensis 有毒藻類的食物,觀察 CTX 在此種食草魚類中的累積與代謝,在實驗中,將短吻鼻魚 (Naso brevirostris)暴露於有毒藻類後,使用放射性配體受體結合試驗 (radioligand receptor binding assay, RBA) 定量有毒藻類及魚體肌肉萃取物之毒素含量;再以小鼠神經母瘤細胞毒性試驗 (Neuro2a cytotoxicity assay, N2a-CBA) 分析有毒藻類及魚體肌肉萃取物之毒素存在;凝膠食物則利用三重四極桿-線性離子井質譜儀進行毒素分析。而後,在調查加那利群島沿海西卡毒素的污染因素,根據捕魚的地點和西卡毒污染程度將群島之島嶼分為四類,並將樣品毒素萃取後經過 Neuroblastoma (neuro-2a) cell-based assay (CBA) 毒性分析與數據的分析。最後分析了美屬維京群島沿海西卡毒素汙染程度的因素,調查了來自美屬維京群島的海洋數據 (北、南、東和西) 和 4 種常見市售物種 (Balistes vetula,Haemulon plumierii,Ocyurus chrysurus和Epinephelus guttatus) 中西卡毒素的汙染率,並用體外小鼠神經母細胞瘤 (N2a) 測定法與 LC-MS/MS 分析毒素,將結果與魚種的體長、重量、捕撈的地點和海浪的波能進行統計分析。透過分析結果得知,餵食 Gambierdiscus polynesiensis 之魚類皆會累積西卡毒素,而在生物轉換過程中,不太會發生生物解毒機制,而魚中存在的CTX與一年中的季節高度相關,不同海水溫度影響了 Gambierdiscus spp. 細胞密度,進而影響了魚類體內 CTX 的累積,且波浪能較大亦會抑制毒藻的生長,可能導致該地區魚類中的西卡毒素濃度降低,也應證了魚類在食物鏈中與有毒鞭毛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