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的臺灣原生海木耳 可望成為高階保健食品原料 - 吳彰哲特聘教授

 海木耳在日本被稱為長壽菜,近年國際許多研究指出,海藻具有抗病毒、抗發炎、抗腫瘤······等保健功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吳彰哲,看準臺灣原生的大型紅藻海木耳已發展出養殖技術,深入研究海木耳的功能性,甚至結合抗登革病毒、抗肺癌研究,開發降低藻腥與去除重金屬的技術,期望開拓高價藻類產品市場。

尋找海中藻種開發 量產成為選擇關鍵

  吳彰哲表示,過去臺灣海峽共記錄到360多種以上藻種,但應該還有很多藻種,有些藻種作為民眾食用,像南部有種藍綠藻被稱為情人的眼淚,這是種雨後才會長出的可食用藻,也有人稱作雨來菇。「海木耳成為臺灣新興養殖藻類,且相關生物活性研究與專利較少」,吳彰哲認為,海木耳有發展空間,決定投入海木耳機能性研究,開發相關加工技術。他表示,現在臺灣有海木耳養殖技術,就能投入功能性研究,嘗試發展產業應用,以達到生物經濟,若無法養殖,縱使開發成功都會面臨產量問題。

投入抗登革病毒、抗肺癌研究

  吳彰哲指出,以目前大型紅藻發展來說,可分為兩大體系,可萃取出卡拉膠用於食品、工業的紅藻,如麒麟菜,另一種則是能萃取洋菜膠,如江蘺,以功能性來說,卡拉膠的功能性比較多,而洋菜膠的營養較少、功能性也較少,海木耳屬於卡拉膠體系。吳彰哲研究團隊在測試海木耳生物活性過程中發現一些功能性成分,由於過去吳彰哲研究室曾進行過抗登革病毒、抗肺癌等相關研究,便思考海木耳與過去研究能否兩相結合。

  吳彰哲表示,過去研究發現肺癌致死率很高,雖然已有藥物可治療但多有副作用,想找到用食品的方式嘗試預防跟治療肺癌,過去曾有研究發現褐藻醣膠具有這樣的功能性成分,「那海木耳是否也有這樣的功能?」吳彰哲於是透過一連串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確認海木耳具有相似的功能性。他表示,從小型實驗鼠的代謝過程評估,可知海木耳的功能性成分是否能作用到指定位置,也能從中驗證萃取出的功能性成分純度是否足夠,初步結果發現,海木耳在抗登革病毒感染及抗肺癌細胞實驗皆有正向結果。

原文網址:https://agritech-foresight.atri.org.tw/article/contents/1819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