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不同方法對幾丁質去乙醯化的影響

學生姓名: 陳育赯
指導教授: 蔡敏郎
學期: 110下
摘  要: 幾丁聚醣是由幾丁質部分去乙醯化產生,為一種無毒、生物相容的陽離子多醣,可應用於生物醫學、藥物輸送和金屬離子吸附,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去乙醯度(degree of deacetylation, DD, DDA),DD 會影響物理、生物和化學特性,也會影響生物降解性、免疫活性和抗菌活性。而將幾丁質轉化成幾丁聚醣的方法主要是透過高溫( ≥ 100 ℃)和高濃度( ≥ 40 wt%)的 NaOH,雖然會產生大量有毒和腐蝕性廢水,但因價格較低,工業上仍使用此方法,不過近年出現一些更環保綠色的輔助及替代方法,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輔助及替代方法對幾丁質去乙醯化的影響,觀察傳統熱鹼處理配合 γ 輻射照射與低溫鹼浸泡和超音波輔助是否能有效地去乙醯,以及使用深共熔溶劑(deep eutectic
solvent, DES)替代傳統熱鹼處理的去乙醯化程度。γ 輻射照射和低溫鹼浸泡預處理在 60% NaOH 濃度、反應溫度 85 ℃、反應時間 90 min、輻射劑量 25 kGy、4 ℃ NaOH 溶液浸泡 18 h 時有最高 DD 為 73.11%;而 50% w/w NaOH 中以功率 100 W、頻率 20 kHz、幅度 80%至 100%的超音波輔助水解,在 70 °C 反應 120 min 時的 DD 高達 87.73%,高於傳統熱鹼處理的 66.82%;利用 DES 使幾丁質去乙醯時,在 120 ℃下以[Ch]Cl:MA 反應 24 h,只有獲得 40%的 DD,雖然這低於 50%的閾值(通常被提議作為幾丁質和幾丁聚醣之間的界限),但 DES 仍能夠顯著提高幾丁質的反應性。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