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不同萃取方法對加工副產物果膠之影響

學生姓名: 鄭宇君
指導教授: 劉修銘
學期: 111下
摘  要: 果膠是一種異質多醣,依酯化度 (Degree of methyl-esterification, DM or DE),可分為高甲氧基果膠 (DE > 50%) 和低甲氧基果膠 (DE < 50%),其功能性和性質與結構相關,而結構會受到萃取方式的影響,常見萃取法為傳統加熱萃取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CE) , 新興 萃 取法為 微 波 輔助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超音波輔助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AE)、亞臨界水萃取 (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 SWE),因此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萃取法對果膠之影響。 佛手柑果渣使用酸鹼加熱萃取、WAE、UAE,比較三者萃取產率及 DE
值,酸萃取法為 12.6%-24.9%,DE 值為 50.2%-70.5%,鹼萃取法為 14.7%-27.1%, DE 值 35.6%-48.9%,因此酸萃取果膠被定義為 HMP,鹼萃取果膠為 LMP,在結構上,WAE、UAE 皆會造成果膠結構與未處理組有顯著不同;咖啡果皮使用 CE,產率為 14.6%,DM 值為 63.2%,並且可與高濃度蔗糖 (55%-65%)、蔗糖代替物木糖醇 (55%-60%) 在低 pH 值下形成良好凝膠;可可豆殼使用超臨界流體作為前處理去除多酚類,萃取方式使用 CE、SWE,CE 產率為 7.4%-8.3%,SWE 為 10.9%,樣品 DM 值為 36.8%-42.2%,皆為 LMP,結構上,有無超臨界處理無明顯變化,最大不同為萃取方式,CE 平滑且有裂痕,SWE 粗糙不規則 綜上所述,果膠萃取不再受限於商業果膠之原料 (如柑橘、蘋果) ,可由非商業果膠原料萃取,且使用新興萃取與傳統萃取相比下,結構無明顯差異且其產率有提升,更可改善傳統萃取的萃取時間長、減少環境汙染等問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