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養條件下對兩種弧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和塑膠表面附著之影響
學生姓名:
李偉誠
指導教授:
林泓廷
學 期:
112上
摘 要:
在海洋垃圾中大約有 80%屬於塑膠垃圾,隨著全球海水溫度升高,海洋中細菌不斷增加,由於弧菌能夠形成生物膜並附著於非生物或生物表面上,人們開始擔心致病的弧菌會附著於塑膠表面上,引起公共安全衛生的問題。因此本次專題討論旨在探討利用不同溫度、pH 值和鐵含量等條件,對不同來源之腸炎弧菌和創傷弧菌生物膜形成,並評估兩種弧菌在玻璃 (GL)、低密度聚乙烯 (LDPE)、聚丙烯 (PP) 和聚苯乙烯 (PS) 表面附著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長和生物膜形成特性,腸炎弧菌在較溫暖的 31°C 下,生物膜形成較佳,且相關基因 MAM-7、GbpA、 MSHA 和 PilA 表現上調;創傷弧菌則較適合在 24°C、pH 5.5 和鐵濃度較高的條件 下,生物膜產量較高。在不同材質表面的結果,與 GL 相比,創傷弧菌在 PS 上能夠產生更多的生物膜 (p ≤ 0.05),且其在 25°C 下生成量較 30 和 35°C (p ≤ 0.01) 多。綜上所述,這些研究表明不論是腸炎弧菌,或是創傷弧菌都可以將不同的塑膠表面做為載體,並迅速地在上面形成高細胞密度的生物膜,然而,生物膜的形成過程容易受到許多條件影響,會因為菌種間的特異性、塑膠類型的差異或是不同的溫度下,而產生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