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事件對食品安全、法律責任 和消費者觀念之交互影響
學生姓名:
黃貞樺
指導教授:
林詠凱
學 期:
112上
摘 要:
首先,針對福島核電站排放放射性廢水的問題,研究分析了日本在國際法義務方面的立場。具體而言,該研究從立即通報、防止跨境危害以及防止傾倒等三個角度探討了日本的國際法責任。結論指出,日本應對立即通報的義務負責,並可能涉及違反防止傾倒的責任。此外,文章呼籲制定全球協議,建立執行國家義務的機構框架,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類似事件。其次,研究討論了 2011 年日本地震後,宮城牡蠣產業所面臨的挑戰。由於放射性污染引起了消費者的擔憂,研究探討了正面訊息對消費者對海鮮的消費偏好是否產生了負面影響。通過選擇實驗,研究發現,消費者對確保產品的放射性標準安全的訊息產生了不利反應。此外,生態標籤在彌補聲譽損害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同時也加大了不同產地牡蠣的價值差異。這些研究共同呈現出日本在面對環境和食品安全挑戰時所面臨的法律和消費者層面的考慮,並提供了政策建議以應對這些問題。最後第三篇研究聚焦於東日本大地震後的日本海產業。通過調查東京和大阪府居民對災後宮城鮭魚的價值感知以及其對購買意向的影響,探討了消費者對食品價值的感知。研究發現,社會價值和安全價值是影響購買意向的主要因素,但其影響程度受地理和時間背景的影響。建議在行銷策略中針對地區和時間的多樣性採用不同的價值轉移策略。這些研究深入分析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對不同層面的影響,包括國際法律責任、消費者信任以及水產業價值感知,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強調了在應對類似事件時的挑戰,並提供了政策建議以應對這些問題。總之,這些研究對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後果和應對措施提供了全面的理解,有助於未來類似情境的應對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