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補充劑的食品安全評估與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學生姓名:
李尉禎
指導教授:
林詠凱
學 期:
112上
摘 要:
膳食補充劑於近幾十年需求量逐漸增加。2019 年歐洲膳食補充劑市場價值為 149.5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增至 338 億美元。而消費者深信只要標榜天然產品即可促進健康,且安全無虞。本報告試圖從不同國家、不同原料來源以探討膳食補充劑的安全評估及相關風險。第一篇研究於瑞典蒐集了 138 種不同的膳食補充劑,檢驗 71 種不同的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發現膳食補充劑中元素的實際含量和宣稱含量有約 50%到 150%的偏差,尤其是天然產品;其中特定幾種海洋和陸地植物來源的產品,有毒元素或污染物的濃度相對較高。第二篇文獻則以塞爾維亞的 52 種草本來源膳食補充劑,探討不同族群如成人、青少年、兒童及嬰幼兒的有毒元素暴露風險;並發現歐洲地區人群日常飲食中攝取汞 (Hg) 的攝取濃度與其他元素相比較為偏高,尤其以青少年最大攝取量 38.1%為最高。故平常的飲食可能導致部分元素攝取量已超過毒理學可接受的標準,是否還需額外攝取膳食補充品則必須謹慎評估;尤其應重視嬰幼兒額外攝取膳食補充劑所產生的風險,減少生命期早期即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影響其健康。最後一篇研究則比較美國和歐洲的膳食補充劑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並建議波蘭及其他食品安全監測系統不周全的國家,都應該建構更全面的監測系統,以確保國民使用膳食補充劑的安全。雖然台灣早在民國 97 年已建置「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但並不如歐美系統公開透明。建請政府應公開系統資料,幫助台灣消費者在選購膳食補充品時,有更方便即時可靠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