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探討不同加工方式對膨發穀類物化特性之影響

學生姓名: 林亞潔
指導教授: 宋文杰
學  期: 112上
摘  要: 穀類包含稻米、小麥、燕麥等,以此類原料製成之產品形式多樣,可依不同加工方式作為主食、早餐穀片、飲料、餅乾等商品供消費者挑選,以膨發零食這類質地鬆脆的食品受到多數人的喜愛,其產品的膨發度為最直接影響口感的關鍵參數。而這些穀類原料易受赭麴毒素A (Ochratoxin A, OTA) 汙染,該毒素具致癌性並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已知可透過食品加工將毒素量降低,因此本篇報告欲探討以濕熱處理 (Heat moisture treatment, HMT) 預處理原料及不同膨發方式對穀類物化特性、抗氧化性及OTA含量之影響。首先在HMT預處理原料的研究中,觀察到HMT處理時間長短會顯著影響原料米的物化特性,使其對膨脹、破裂的抵抗力以及對熱、壓力之耐受性增加,並在沙炒膨發 (Hot sand puffing)後提供更酥脆的質地特性,以HMT處理45分鐘之組別效果最佳。再來以爆炸膨發 (Explosive puffing) 加工白米與燕麥,研究在不同膨發壓力下 (0.5、0.7、0.9 MPa) 其物化特性、OTA含量之變化,結果顯示在0.9 MPa之壓力條件有最好的膨發度,但減少毒素的功效最差,於0.5 MPa下才有最佳的減少毒素效果。最後利用紅外線 (Infrared, IR) 以不同功率 (10、20、30 cm) 及距離 (350、450、550 W) 膨發稻米,發現在10 cm、550 W的條件下,功率越大及距離越短 (10 cm、550 W) ,對樣品有最好膨發效果,且能保留較多的抗氧化物質及降低油脂氧化速率,證明新興的IR膨發技術具發展價值與潛力。
瀏覽數:
登入成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