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微小菌絲竟是降血糖大功臣 闖蕩微物世界 靠的是耐心與經驗 ~ 蔡國珍教授

微小菌絲竟是降血糖大功臣
闖蕩微物世界 靠的是耐心與經驗


你知道嗎?一個小小的活性菌體竟然可以發揮大大的功效,不同種類的菌體可能具有抗發炎、抗憂鬱、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等功能,而海洋大學前副校長、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花費近二十年的時間投入相關研究,至今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技術成果,並獲得學術與市場雙重肯定,貢獻頗鉅。

其實,蔡國珍這一路的研究過程並不容易。她原本專攻研究更具效益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但由於臺灣檢測市場有限,這樣的研究內涵容易遇上開發瓶頸,也不易被廣泛運用,「我不想要研究只能束之高閣。」於是蔡國珍決定給自己新的挑戰,轉向研究微生物發酵等相關技術與應用。

以臺灣人健康訴求出發 為七億人找解方

這個改變後來成為蔡國珍近二十年來學術研究的主幹,她不斷思考著:如何透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篩選並生產出對人們有利、對市場有用的菌株。當時,她考量臺灣人的健康訴求,先把研究方向鎖定可協助調節血糖的酵母菌。

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全球有超過四億人正為糖尿病所苦,預估2025年,糖尿病患者數將突破七億大關,而臺灣目前則約有160萬名糖尿病患者,經過不斷試驗,蔡國珍終於為這些患者找到新解法。

關鍵來自一株獨特的活性菌株,蔡國珍經過實驗證實,這株菌株明顯具有降低空腹血糖、OGTT二小時血糖、血脂及體脂肪等功效,「這項成功是個新契機,促成我日後一連串的相關鑽研。」蔡國珍指出。

為了進行這項試驗,蔡國珍從北到南收集了臺灣各地的土壤,就連學生放暑假回家鄉,她也會請學生幫忙帶一把當地的土壤回海大。之後,她便從許多土壤中找出上百株酵母菌株,再從中篩選出一株可調節血糖的活性菌株,並建立酵母菌調節血糖活性物質生產條件,將菌株活性提高5.85倍。這成果很快受到業界關注,並於2009年技轉給廠商,2017年還陸續獲得臺北生技獎之技轉合作銅獎,及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鉑金獎,2018年更是獲得國家發明創作銀牌獎。

除了篩選及開發活性菌株外,蔡國珍利用她擅長的微生物發酵技術,試著從對環境友善的農業廢棄物著手。譬如她以適當菌株發酵大豆豆粕,開發出具抗肥胖、調節血糖活性的營養添加劑,也運用蝦殼廢棄物及咖啡渣研發出具調節血糖與血脂等功能的產物,這些成果都受到市場關注,有些已技轉給廠商。

與微生物過招 用心挖掘寶藏的探險家

立基於微生物發酵技術,務實的蔡國珍思考研究主題都以「應用」為出發點,「而且只要對人類與社會有幫助,我都會想要試一試。」蔡國珍笑說,她始終認為研究的意義在於應用,才能更彰顯研究的價值。

在這一連串的鑽研中,靈芝也是蔡國珍重要的研究素材。她指出,靈芝具有多重調解身體機能的功效,如抗發炎、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等;換言之,人體內若有某幾項物質分泌過於旺盛,有時可透過靈芝所含的多種活性成分來扶正體內指數,因此對維持人體健康很有幫助。

多年前,曾有人無意間詢問蔡國珍是否有研究GABA(γ–胺基丁酸)。乍聽這個名詞,立刻引起蔡國珍的好奇。研究過後,她發現GABA能幫助人體調解神經傳遞物質過度分泌,而且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體內常發現GABA不足,也因此開啟了蔡國珍一連串對GABA的研究。起初,蔡國珍透過魚腸道乳酸菌的篩選機制找到了GABA生產菌,進而開發出抗憂鬱活性的乳酸菌發酵飲品,一在發明展亮相即獲市場關注。接著,她發現靈芝也會生產GABA,她又開始思考人們如何食用它?接著,她將不同營養特性穀物調配一組蛋白質含量高的穀物配方,利用靈芝進行轉換,證實靈芝處理後的複合穀物在人體的吸收率大為提升,是消化率減弱的銀髮族很好的營養食品。同時,此種靈芝發酵穀物因含GABA與三萜類化合物而有腦神經細胞保護,以及抗憂鬱與助眠效果。

微生物諸如乳酸菌與酵母菌,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只要用心研究,即可發現奇大功效。蔡國珍就像個探險家,不斷走進人們陌生的知識範疇,從中挖掘出尚未察覺的寶藏。問她為何可以領先找出新知?她笑著說:「耐心與經驗是關鍵。」她也期盼培養出更多相關技術人才,讓微小生物繼續綻放巨大光芒。

研究的意義在於應用,才能更彰顯研究的價值。只要對人類與社會有幫助,我都會想要試一試。


相關連結:

瀏覽數:
登入成功